小九直播网页版
小九直播网页版
小九直播网页版
巅峰期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强大?人均月薪8000元已率先使用机器人
来源:小九直播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01-27 13:04:11
作业高效 致富能手

  南斯拉夫,绝对是冷战时期中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在冷战时期既不受莫斯科的影响,也并不完全倒向华盛顿。其保持着自己特殊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其也愿意与西方国家保持充分的交流与贸易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一度成为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中生活水平最高的一个国家。那么巅峰时期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么的发达呢?

  南斯拉夫是二战期间受到破坏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国内40%的工业设施全部都在战争中被摧毁,交通设施中的绝大多数也全部被纳粹德军以及意大利军队破坏。二战的几年时间中,南斯拉夫的经济损失高达450亿美元,这笔钱相当于南斯拉夫战前20年的经济总产值。

  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南斯拉夫经历一场战争后,经济倒退了至少二十年。但是,二十年的损失并不代表二十年就能够恢复,因为战争引起的伤痕也需要一些时间来弥合。1945年的南斯拉夫,国内产值仅仅只能达到1939年的三分之一。

  然而,战后的南斯拉夫却立刻开启了暴走模式,仅仅3年的时间,南斯拉夫经济就已经基本恢复到了1939年的水平。而且最为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南斯拉夫的经济恢复并不是像其他东欧国家一样,主要依赖于苏联的长期输血,南斯拉夫的邻国阿尔巴尼亚就是这样的一个“反面典型”。

  南斯拉夫其实在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和苏联交恶了,尤其是铁托和斯大林之间的个人关系,更是令人一言难尽。那么南斯拉夫的经济恢复到底是依靠什么呢?

  南斯拉夫的经济奇迹其实也并不难理解,那就是南斯拉夫并没有一味的走经济僵化的苏联模式。南斯拉夫的经济政策是灵活的,而且南斯拉夫在解放后便进行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市场化经济改革,所以南斯拉夫的市场活跃度是要远高于其他东南欧社会主义国家。

  市场的力量,就是南斯拉夫迅速恢复元气的底气。但是南斯拉夫也并没有完全摒弃苏联的所有东西,反倒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南斯拉夫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内工业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恢复。

  1947年-1981年,南斯拉夫的经济总产值增长了足足6倍!其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2%,在当时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顶配水平。南斯拉夫的人均收入同样相当的高,1939年南斯拉夫的人均收入仅仅只有80美元,但是1981年南斯拉夫的人均收入已达到2799美元!

  在七十年代,南斯拉夫的人均收入就已达到了大约8000人民币。改革开放后,国内还在盛传,南斯拉夫人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好几辆自行车,但是中国工人想要买一辆自行车还得攒上半年的钱。

  战前的南斯拉夫,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其国内的工业主要都集中于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等前奥匈帝国领土内。而作为国家核心的塞尔维亚地区,基本上没有任何像样的工业基础存在。

  1945年,南斯拉夫国内的农业人口高达77%,全国从事工业生产的人仅仅只有不到10%,产业工人更是仅仅只有2%,工业仅仅只占到国家经济总产值的18%。甚至就在这仅有的一部分工业中,外资都占到了绝大多数的比重。

  在1945年社会主义南斯拉夫建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赎买了外资所占据的国家工业。随后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推上台面,工业则是计划中的主要部分。为了加速自身的工业发展,南斯拉夫花了大价钱购买了大量的外国专利技术,南斯拉夫工业得以起步。

  1947年-1981年,南斯拉夫的工业年增长率高达8%,1983年南斯拉夫的工业产值较1939年已经翻了整整20倍!战前,南斯拉夫甚至连自行车都不能独立生产,各种工业制成品几乎全部都依赖于进口。

  但是在七八十年代,南斯拉夫已经能够独立生产轮船,军舰,飞机,汽车以及包括电视机,洗衣机在内的各种家用电器。甚至就连南斯拉夫的前沿实验室中,慢慢的开始尝试使用机器人帮助进行工业生产,可以说当时的南斯拉夫制造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同样,工业上的显著提升也能够反作用到农业生产之中。南斯拉夫在七八十年代一度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甚至没有之一。1982年,南斯拉夫国内的拖拉机数量已经高达62万台,是1947年的88倍。

  南斯拉夫几乎每一个农场内都有拖拉机,几乎每一个村镇都有自己的联合收割机,虽然南斯拉夫的农业机械化肯定是比不了美国的,但是这些已经使南斯拉夫发展迅猛了。而且化学工业的发展同样为南斯拉夫带来了化肥领域的飞速提升,南斯拉夫农业产量开始飙升。

  1950年,南斯拉夫每公顷的化肥用量仅仅只有1.4公斤,1983年这一个数字则上涨到了100公斤。五十年代初,南斯拉夫每个农民只能养活2.5个人,也就是说南斯拉夫农民甚至连自己的家庭都养活不了。但是在八十年代,南斯拉夫每个农民足够养活5.5个人增长了一倍多。

  南斯拉夫八十年代的农业产量,相较于五十年代也翻了足足三倍半!农产品的极大富裕,也使得南斯拉夫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急速提升。五十年代南斯拉夫人的平均寿命仅仅只有51岁,但是八十年代这一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76岁。

  食品富裕也使得南斯拉夫人不需要将太多的精力花费在工作上,南斯拉夫的娱乐业也开始同期提升,当时南斯拉夫的电影行业可谓是百花齐放,甚至远渡重洋出口到中国。可以说七八十年代,就是南斯拉夫的巅峰时期。

  而这都要得益于一个人的存在,这个人就是南斯拉夫的新国父——铁托同志。然而,八十年代初,铁托猝然离世,南斯拉夫这一个国家也开始一路走下坡路,直到最终解体。

  南斯拉夫的原因,其实其实是源自于经济,南斯拉夫这一个国家可谓是“成也经济,败也经济”。南斯拉夫这一个国家就本质而言其实就是一个拼合在一起的国家,塞尔维亚作为一战的战胜国,统合了战败国的大量领土。

  然而这些领土上有着各种不同的民族,这些人并不认同自己就是南斯拉夫人,这也为之后南斯拉夫的解体埋下了伏笔。铁托时期,因为有着一个威望足够的领导者存在,所以这种民族矛盾并不凸显。然而随着铁托的离世,南斯拉夫没有人能够压得住地方势力,矛盾也就出现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南斯拉夫所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这所谓的“自治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南斯拉夫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各地区之间的矛盾,允许各地在经济上进行自治,甚至就连一些地方政治权力都被让渡给了地方政府。

  这种自治制度,同样也是贯彻到底的,地方各级政府自治,工厂也是由工人自己管理,整个国家可谓是全方位自治。然而,这样的政治制度实在是太过于考验人性了。在工厂内,工人们由于不具备市场经营的技术与经验,不得不为自己的工厂聘请“专业技术人员”。

  这些人也是所谓的!“经理”。然而工厂工会本身却并不具备制约“经理”的能力,因为“经理”懂得知识他们不懂。可能工厂内的部分技术工人也懂,但是这些技术工人的立场却和“经理”是相同的,因为他们也不满“平均分配”模式。

  这也就使得,经理阶层渐渐的成为了一种另类的资本家,南斯拉夫工厂也在八十年代渐渐的变成了和西方工厂没什么不同的地方,经理也成为了工人们新的剥削者。哪怕理论上,工人才是工厂真正的主人。

  之所以这样的一种情况在八十年代才开始凸显,也是因在此之前南斯拉夫还有一个铁托,但是现在却没有了。同样,地方政治势力中也慢慢的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铁托死后也没有人能够制约他们了。

  各地方的代表,在南斯拉夫政府内每天吵到不可开交,因为这些人每一个都希望可以为自己的地区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各个地方政府也开始制定各种保护政策,南斯拉夫这一个国家开始陷入无尽的内耗之中。

  渐渐的,内耗从“文斗”转移到了“武斗”。因为内耗为南斯拉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这是几乎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感受到的。这些南斯拉夫平民也开始将经济下滑的责任推到其他民族的头上,每个民族都是如此,战争也就这么爆发了。

  尤其是在没有一个人能够阻止这一切的时候,南斯拉夫的解体更是成为了一种必然。而这种必然,也导致了上个世纪末最大的一场悲剧,科索沃战争的爆发,不过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参考资料赵长福,张海泉.发展中的南斯拉夫机器人技术[J].机器人, 1985(05):62-65. 戚德刚.战后南斯拉夫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J].现代国际关系, 1986(1):6. 庞川.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J].经管, 1980(7):6.

上一篇:董磊明等:从“过密化”到“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革命的历程、动力和影响(1980-2015年)

下一篇:全国有哪些院校招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