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直播网页版
小九直播网页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百年辉煌 E心向党丨江苏大学智能农机装备创新团队:“沾泥土、带露珠”的青春只为“颗粒归仓”
更新时间:2023-12-21 22:08:01 来源:小九直播网页版 所属分类: 企业新闻

  来到江苏大学去年刚刚启用的“耒耜大楼”,就是江苏大学智能农机装备创新团队学习、工作的地方。作为国内农机专业设立最早、学科最全的高校,这里已经为国家输送了近9万名农机装备人才和全国超过1/3的农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管理者,创造了“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半喂入自动脱粒机”等多项国家第一。

  到了放暑假的时候,正是农忙季节,小组成员也都在为后续“丰收大考”做准备。团队负责人、江苏大学农业工程院副院长徐立章介绍,目前团队有24人,其中35岁以下人员70.8%,这是一支由70后引领、80后作为中坚力量,90后后备力量的青年科研团队,主要是做收获机械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产业化的研究。小组成员先后荣获中国专利奖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近几年团队主要是做再生稻的研发,对于提升农民收入,增加产量非常有好处。”徐立章说,此前,他们研发出损失率稳定控制在6%以内的新型油菜收割机,帮助江苏沃得农机拿下了国内市场第一的份额,破除日系农机“唱主角”的定式。去年,学院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许下承诺,为戴庄村的越光再生稻“量身定做”一台智能化再生稻联合收获机,解决再生稻收割问题。

  谈到这台4LZ-6.0型智能化再生稻联合收获机的“首秀”,徐立章记忆深刻。“那天是8月15日,天气非常炎热,当时我们在收割机上装了一个传感器,被太阳晒得里面的胶都流出来了。”当时在田间,没有一点可以遮阴挡阳的东西,小组成员身上的衣服也全部都湿透了。

  成绩是对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4LZ-6.0型智能化再生稻联合收获机的碾压率比普通机器降低了一半,去年一年实现再生季产量提高20%,算下来,农民每亩再生稻增收超1000元。徐立章介绍,今年8月头季稻收割前,学校还将把价值30万元的低碾压率再生稻联合收获机2台送到戴庄。

  如今,团队研制的智能联合收获机先后开进江苏、安徽、黑龙江、湖北等二十多个省市,并出口到印度、越南、泰国等国家。近三年来,3家主要应用单位累计销售研发产品约8.6万台,新增出售的收益69.29亿元、利润8.99亿元,显著推动收获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目前,市面上的收割机主要靠机手的人工经验来操作机器,存在机手容易疲劳、依赖机手经验等问题。下一步,团队将研发传感器和智能调控系统,减少人工经验对机器的干涉,让机器在作业过程中自动调整参数,实现智能化和无人化,显著减轻驾驶员的操作强度。

  农机驶过,颗粒归仓。团队不仅帮助农民收获了丰饶与富庶,同时也培养出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到戴庄对我来说,是最好的劳动教育,让我体会到农机装备的技术探讨研究只有落实到田间地头才更具有价值。”今年硕士毕业离校的孙贻新说,他将身体力行向身边的楷模典范学习,把学到的知识技术投身到乡村振兴、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去。

  团队负责人、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金玉成介绍,团队通过深植于田野乡村的生动实践,将人才教育培训与“三农”紧密结合,探索形成“线上线下”“田间地头”“以赛促教”“师德引领”的三全育人新范式,引来、培养并留住一批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开设院士、企业家讲坛;在国内首创“三命题、双参与”国际育人平台;开设高良润班,探索本硕博贯通式培育和新工科新农科融合培养;构建“浸润式”科研育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在学院精心培育下,团队中的学生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2020年教育部主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最佳创意奖”1项,4人获国家奖学金。新一代团队青年们,正接过高良润、钱定华等中国农机化第一代青年科研人的接力棒,践行习“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论述精神。

  及时种得苗青活,便觉秋风饭粒香。“全程筑牢师生知农爱农情怀,全面探索三全育人新范式,全力打造党建引领育人工作体系。” 金玉成说,当下,团队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培养环节中,让学生在汲取百年党史智慧和力量中,更好地把青春书写到祖国农机事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