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直播网页版
小九直播网页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矢志先行示范 加强辐射带动
更新时间:2024-01-26 12:51:06 来源:小九直播网页版 所属分类: 媒体报道

  2017年9月,按照广东省部署,深圳全面主导管理深汕特别合作区。2020年10月,深圳被赋予“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历史使命。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4万亿元、增长3.3%,跻身全世界城市经济排名前十。

  6月7日下午,深圳全市“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法,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和市委工作安排,按照省指挥办工作会议要求,以更快、更实、更有力的行动抓好深圳市“百千万工程”工作。

  近年来,深圳积极发挥创新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大力提振县域经济、加速城乡融合,促进乡镇联城带村、城乡协调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贡献深圳力量。

  在惠州丰农控股东江牧歌智慧农业基地内,工作人员正通过智能水肥系统,为近千亩种植园进行精准施肥浇水。据了解,基地日常运营仅需一名工作人员便可完成全流程作业,每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三季作物种植,极大的提升产量和品质。

  据介绍,基地全面应用企业自主研发的DAP数智丰农系统,实现了园区的可视化、信息化管理以及精准控制。通过系统远在深圳总部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实时掌握基地的运转情况。目前,基地已确定进入稳步运转阶段,初步实现人工等成本降低约30%,产量提升超20%。该企业表示,未来将把基地试点经验向大型农业生产园区推广,助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深圳持续加大农业产业领域的投资,引导深圳企业创新种源种业技术、研发智慧化智能化农业装备、提升种植养殖技术等,为深入落实“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支撑。日前,深圳组织并且开展了“百县行”行动,邀请科研院所、商协会、企业、金融机构等不相同的领域的专家与企业家赴对口区域调研。仅仅首站,就前往4个县(区)对接12个项目,收集农业问题23项,提出解决思路31条;推动4份合作协议签署,达成项目授信金额101.5亿元,达成项目意向投资额2500万元。

  当前,深圳提出要更好地发挥深圳经济特区和先行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服务全省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局。深圳落实“百千万工程”重点是强化县域经济,把县作为承接深圳外溢产业的主阵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进落实我省“百千万工程”、持续打造“圳品”帮扶新模式、成立深圳市智库联盟、开展深圳市农业科学技术金融“百县行”行动、在对口地区推动园区共建、建立深圳精品展销中心、与深圳企业合作打造“数字乡村”示范……

  回首过往两年,深圳坚持先行示范,以更有力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助力对口地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工作任务重心向全方面推进转变。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两年来,深圳市持续擦亮产业协作合作共建品牌,有序引导有外溢需求的深圳企业到对口地区投资发展,积极开展产业共建,形成深圳及对口地区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更是依托反向飞地,加强与对口地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打造深圳与对口地区形成“总部+基地”“企业+资源”“研发+制造”“市场+产品”等协作模式。如今,河源连平、龙川、紫金三县已在深圳南山、宝安、龙华三区开启“反向飞地”试点,罗湖与潮州市共建的反向研发基地“潮州—罗湖创享岛”已落地。

  消费帮扶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方法。深圳不断擦亮消费帮扶示范品牌,创新实施了“圳品”帮扶、打造“圳帮扶”线上商城、举办美食节、开展好产品评选等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消费帮扶举措,构建了消费帮扶“深圳模式”。

  2021年全市完成消费帮扶采购金额达115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消费帮扶典型案例(全省唯一)。2022年,全市完成消费帮扶采购金额超120亿元,“圳品帮扶模式”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社会帮扶典型案例。自深圳启动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以来,深入实施“四大四好”可持续消费帮扶行动,打造全国消费帮扶“深圳样板”。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深圳不断擦亮“簕杜鹃”公益助农品牌,在深圳对口帮扶地区9省106县,以及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展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助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数十艘深圳市联成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的远洋渔船,在晨曦中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这些渔船每次出航生产少则半个月、多则半年,在深邃的大洋深处耕海牧渔,捕捞金枪鱼等海中珍品。

  深圳市联成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曾定智表示,其公司在海外合作建设远洋渔业基地,在深圳建设产业链。“近年来,我们着力推进深圳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建设和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规划建设。公司在海外‘开疆拓土’,既有力推动当地渔业经济发展,又让深圳及周边居民吃到零下60超低温保存、远洋输送来的金枪鱼。”

  向海洋要“耕地”,助力夯实大国粮仓根基。这是中国现代渔业高水平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创新方向,也是深圳发力“”的重要维度。

  “2022年底我们同步开工建造4艘养殖工船,建造周期18个月,总投资约23亿元,预计年产值可达18亿元。”大百汇实业集团(下称“大百汇”)执行董事徐军民介绍。

  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是我国深远海养殖业的“大国重器”,可依需求寻找合适水域,随时节、水温变化转场生产,有助于发展绿色工业化养殖。

  在深圳,已有数家企业像大百汇一样投资深远海养殖。在他们眼中,虽然深远海养殖的智能化、规模化转型道路是漫长且充满挑战的,但依旧很看好养殖工船项目的前景。

  除了鼓励涉海企业“走出去”,近年来,深圳逐步扩大“朋友圈”,成功举办第六届世界海洋大会、中欧蓝色产业合作论坛,揭牌中欧蓝色产业园,吸引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落户……

  以展促产,以展兴产,深圳实现了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海洋领域国际对话合作,也为企业出海搭建有效合作平台。

  数据上看,深圳海洋经济的产业体系已发生变化,从十年前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三大传统海洋产业占比超过90%,到目前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金融和海洋信息服务等五大海洋新兴起的产业占比超过30%。

  近3年,深圳海洋产业整体进入加速期。2021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3011亿元,比2020年的2596亿元增加了16%,大大超过了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按照近十年的平均增速,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应该在3300亿元至3500亿元之间。

  事实上,除了海洋传统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外,新兴起的产业也在这片“沃土”加速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发展节节提速。

  目前,深圳已经初步形成以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新能源、涉海金融业等新兴起的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2022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4万亿元、增长3.3%,跻身全世界城市经济排名前十

  ●一直以来,深圳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头号工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快构建“1+3+N”工作体系

  ●一是聚焦“1”个目标,立足深圳、服务全局,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以自身先行示范辐射带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围绕“3”方面攻坚突破,把自身发展和辐射带动、补齐短板和发挥优势、长远目标和当前任务结合起来,明确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市内各区更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三方面突破内容

  ●三是制定“N”项重点任务,从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产业集群建设、特色街镇建设、乡村“五个振兴”等重点,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高水平发展;从省内产业协作、帮镇扶村建设等重点,助力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从城市面貌提升、公共设施建设、城中村综合整治、社区股份公司改革等重点,推进市内各区更高质量发展

  7月31日,深汕特别合作区官网发布全区2023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2023年上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达45.37亿元,同比增长(下同)32.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55.0%。

  今年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任务,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增量提质、全力加速倍增,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总体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提级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深汕经济运行呈现诸多亮点:生产总值增速强劲,固定资产投资提高迅猛,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高位增势。深汕特别合作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取得这些亮眼成绩的根本原因在于,深汕在“一主三辅”产业、产业空间拓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民生保障和“百千万工程”等工作取得新成果。

  据介绍,今年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建设投产步伐加快,新引进东风李尔、京西重工、悠跑科技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壁虎汽车等达成合作意向。新签订征地协议约185公顷,完成土地供应298公顷,新增“工业上楼”项目9个,厂房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并创新“村企合作”留用地开放模式。新开通东南亚、港澳汽车滚装船班轮航线辆汽车滚装出口。加快建设500千伏深汕站等5个输变电工程,新增燃气管道5.8公里。新开工深圳市百合外国语深汕高级中学、安居朝面山、鹏祥轩等民生项目。深圳中学高中园、深汕人民医院加快建设。打造“蚝山蚝水蚝风光”等产业项目,新增12个“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节点动工建设。

  据了解,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着力构建以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新材料、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机器人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现代产业体系。截至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引进各类产业项目109个,目前已投产45个,开工在建或具备开工条件57个,开展前期工作7个,计划总投资超过82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产值近3000亿元。

  “深汕特别合作区就像深圳经济特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一样,正是经济迅猛增长的时期,又在深圳40多年改革开放成果上,取得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宋丁认为,作为深圳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孵化器、驱动器,深汕特别合作区依靠深圳资金力量,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提高迅猛,新城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实现弯道超车,也极大促进深汕招商引资、产业投产。随着深汕汽车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深汕特别合作区下半年规上工业将迎来加速增长。

  为落实省委、市委“百千万工程”部署,深圳市委农办(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牵头开展农业科学技术金融“百县行”,推动深圳农业科学技术、金融企业与对口地区双向互通合作,助力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成立工作专班,把“百县行”作为推进深圳市“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成立农业科学技术金融“百县行”专班,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省农业农村厅、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学会为指导单位,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市委农办(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各前方指挥部为实施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发改委、市科创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和各区为支持单位,协调对口地区部门加入专班,共同推进项目有关工作。

  制订工作方案,力争打造一批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项目。制订《深圳市农业科学技术金融“百县行”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方案(2023—2025年)》,围绕与对口地区农业科学技术金融合作,从工作目标、组织架构、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任务,计划全覆盖走访深圳对口的9省106县,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和省内对口帮扶协作的5市23县76镇,力争到2025年底在对口地区建成一批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若干个深圳农场、“菜篮子”基地和“圳品”产品,创建一批现代种业、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数字乡村示范项目。

  深圳发挥自身优势,为推进乡村振兴插上科技金融翅膀。充分的发挥深圳在科技、金融、产业、市场等方面优势,为对口地区提供支持。专业服务方面,组织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专家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书面调研等方式,摸清对口地区基础条件,为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技术咨询。农业发展方面,引导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对口地区落地,打造“农业企业+异地基地”农产品生产供给体系,推动新品种培育、智能农机、农业人工智能、数字农服等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当地品牌培育提升,特别是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大湾区无人农场示范点,利用5G、无人农机等技术,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坚持互利共赢,打造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政府引导,组织深圳企业和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组团式“走出去”,与对口地区开展合作。发挥重点平台推动作用,依托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创建、“广东扶贫济困日”等,引导社会力量提供科技、金融、消费等支持。发挥重点企业带动作用,结合“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提升行动,引导深投控、深创投、特建发和华为、、大疆、顺丰等200多家有名的公司到对口地区开展帮扶协作。